“问”出项目发展加速度——遂宁市人大常委会项目工作专题询问综述
今年2月5日,在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一场针对全市项目工作审议意见办理情况和询问问题办理情况开展的满意度测评,为我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专题询问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2017年,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借力专题询问,促进政府项目建设。从去年9月到今年2月, 5个多月来,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专题询问、跟踪问效推动政府项目工作,惠及全市百姓,人大监督也取得明显效果。
紧盯项目
打破砂锅“问”到底
作为一种法定监督形式,专题询问有着很强的针对性,监督力度也更大。2017年,市七届人大常委会商定首次专题询问选题:项目工作。
为开展好专题询问,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了专题询问办法,出台了专题询问工作方案,成立了专题询问领导小组,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正是在前期深入细致的工作开展下,专题询问工作得到了有效开展
2017年9月19日,市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就全市项目工作开展专题询问。“可开工项目严重不足,我市在项目储备方面情况怎样?”“项目来了,却迟迟开不了工,这种问题怎么解决?”“一些企业反映,有的部门存在刁难和吃拿卡要现象,有的服务窗口办事效率低。如何搞好政府服务,打造好营商环境?”……在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带有辣味的提问中,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金融办等多个部门进行了回答。
从项目包装储备、招大引强、项目落地、要素保障、管理服务、目标督查和考核奖惩,常委会组成人员从7个方面十问项目工作。
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吴炳麟针对项目储备首先发问。市发改委主任邓斌做出答复:市发改委将围绕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产业发展定位包装挖掘项目,跳出地域和定势思维,对接成渝经济区、成都平原经济区,包装一批项目配套成渝产业,谋划一批项目承接成渝产业转移,规划一批交通项目串联成渝和周边市州。
针对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张先国提出的PPP项目审查把关不严现象。市财政局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在PPP项目储备、政策研究、提升人员业务能力等方面狠下功夫,建立PPP项目联动机制。
询问会上,每个委员的问题都得到了职能部门正面的回答。
专题调研
“问”问题更看成效
始于“问”而不止于“问”,问出了影响,更要问出效果。专题询问会结束后,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为了为期数月的调研,就专题询问成效进行了走访。
“明年9月,这里就要开始施工,届时,停工长达8年的国际会展中心将建成遂宁的市民中心。”2017年12月25日,在国际会展中心尚未完成的建筑体内,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孝富带队的市人大常委会项目工作专题询问回访组详细了解了会展中心目前的情况。
2017年12月26日,在专题询问过去3个月后,市发改委负责人汇报了专题询问会上提出的关于项目储备和项目考核承诺事项的办理情况。“市发改委已经将项目储备纳入今年县(区)、园区项目工作目标考核范畴,按照项目成熟度高低,建立了三级联动项目储备库,印发了《遂宁市重点项目和固定资产投资考核办法》。”
调研中,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发现,专题询问结束后,市政府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迅速行动,一系列加速推动项目工作的重要举措密集出台并实施。
除了项目工作加速开展,一些老问题也有了新突破。开工近10年却未完工的国际会展中心,在专题询问后找到了解决之道。据悉,国际会展中心尚未利用的部分建筑将作为市民中心选址。
满意度测评
“问”出人大监督新思路
“询问过后,市政府高度重视委员意见,针对我提出的项目考核问题出台了一些措施,项目考核更加公开透明。我表示很满意。”在2月5日召开的市七届人大十七次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席静这样说到。
2017年,我市出台《遂宁市2017年重大项目和固定资产投资考核办法》,将考核指标全部量化,尽量减少主观因素。
在满意度测评上,许多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对市政府项目工作表示满意。
自项目专题询问以来,我市围绕国家资金投向、专项规划、产业发展布局等8个项目谋划项目,成功引进了成都天翔环境(安居区)20万吨/年废轮胎裂解等投资亿元项目37个,签约投资总额116.2亿元,加大了项目前期工作力度,提高了办理效率,调查处理设计发展软环境问题960件,查处属实44件,曝光27件,74人分别收到扣除单位目标考核分、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等处理。
一个个问题得到了回应,一项项措施推动发展。专题询问专注“发展”之问。推进工作,让老百姓得实惠。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刘云表示,专题询问还将继续创新完善工作机制,但为民监督、力求实效的宗旨不会改变。
(摘自遂宁新闻网 全媒体记者 颜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