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人才是人民群众的健康卫士,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的基本保证。近年来,船山区人大常委会强化卫生工作监督,从源头抓起、从基础抓起,全力推动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切实解决有人为群众看病的问题。 从今年4月下旬至6月中旬,船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洪琼带领部分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区人大代表以及区人大常委会教工委和区卫计局的相关负责人组织专门调研组,先后深入市第三人民医院、河沙镇卫生院、仁里镇中心卫生院、仁里镇罗家桥村卫生室、高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通过视察、调研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全面了解全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据了解,全区共有各类医疗机构293个,其中二级甲等综合医院1个、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1个、乡镇(中心)卫生院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6个,村卫生室237个、个体诊所21个,在建公立医院2个,有职工1110人。从调研情况来看,全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存在医护人员总量不足、编制紧缺,人才结构失衡、人员素质不高、分布不合理,乡村医生队伍基础薄弱,政府投入不足,临时人员多等问题。全区多家医疗机构缺乏检验、麻醉、影像、妇幼等专业技术人员,普遍存在高级职称人才偏少、高学历人才比例不高、缺乏学科带头人等现象,全区公立医疗机构聘用临时人员322人,占比29%。 6月27日,区四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7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船山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报告,提出了针对性意见和建议,要求区政府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人才强卫观念,确保卫生人才队伍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相适应;合理核定编制,灵活运用人事政策,按床位与医护人员的比例要求核定编制人数,及时开考补员,解决医疗卫生用工紧缺的问题;创新人才招引机制,打破编制、身份的束缚,建立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积极探索“编制在区乡,区招乡用,乡招村用”的用人招聘新模式,有效化解卫生人才“招不来、留不住、不好用”的矛盾;创新激励机制,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吸引和稳定人才队伍;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改善卫生人才工作环境和乡村医生待遇,定期培训医护人员,提升卫生人才队伍整体工作能力和水平。 (船山区人大常委会教工委 罗素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