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您哪里不舒服?”大英县天保镇道湾村村民朱子益因心血管疾病来到镇卫生院,给他看病的不是镇卫生院的医生,而是“坐”在屏幕里的大英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黄河。这是大英县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以来,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的缩影,也是大英县人大常委会持续监督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工作成效的生动缩影。
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工作开展以来,大英县人大常委会综合运用专题调研、专项督察等方式,持续监督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工作推进情况,确保政府及相关部门把政策落实落细。
2024年是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工作全面推开之年。大英县人大常委会在扎实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在同年年底召开的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县政府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工作推进情况的报告。
聚力项目建设 提升医共体服务能力
机械轰鸣、运输车辆往来穿梭、施工人员加紧作业......新年伊始,在大英县人民医院新院区的项目施工现场,处处呈现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2024年9月,县六届人大常委会聚焦医疗领域,围绕项目从“点”上聚力,组织部分市县人大代表、邀请专家人才开展县人民医院建运管专题调研,梳理出问题23个,提出意见建议12条,并转交县政府研究办理。
通过实例见证人大监督成效,历经5个月,工程完成量从监督时的50%增长到75%,预计竣工时间从2025年12月提前到2025年10月,数字进度条的提升不仅有人大监督的力度还有为民服务的温度。
据介绍,大英县人民医院新院区项目总投资8.72亿元,总建筑面积为21.5万平方米。该项目建成后,开放床位将扩增到1200张,缓解床位紧张问题的同时,将有力提升医院整体服务能力。
直击群众关切 规范医共体医疗秩序
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存在中医药专业人员短缺、煎药室面积小、中药饮片品种少、管理成本高等问题。
如何打通大英县中医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2024年10月,大英县人大常委会从面上发力,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开展专项督察,督察中发现医共体成员单位还存在中医药煎药难、等候取药难、品质保障难等诸多堵点。为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县人大常委会会同县政府召开专项工作督办会,明确承办部门和办理时限,指定县人大常委会相关委室进行跟踪督办。
“人大专项督察后,1个月的时间,我们建起了共享药房,牵头医院对中药饮片实行统一招标采购,共享中药房实行统一储存、审方、煎煮和配送,就算在镇卫生院看病,同样能享受到中药代煎和代送服务”,县卫生健康局局长岳峰江介绍到。
人大监督直击群众关切,缩短的不仅仅是群众取药的距离,更是拉进了党群、干群的心。
巩固监督成效 推动医共体更好运行
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是广大患者朴素的心愿。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就是人大工作出发点、着力点。2024年12月,县六届人大常委会从“线”上着力,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推进情况开展监督,以人大监督推动体制机制调整带动基层医疗发展,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巡回医疗’‘派驻’等形式是否可持续?”“支援基层医疗机构的积极性从何而来?”......县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不断发出“人民”之问。
“避免医共体止于“挂牌”、流于形式,关键在于推进医疗、运营、信息管理的一体化;优化利益分配机制、奖励激励标准,让医共体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指出问题的同时,代表们也提出了很多“金点子”。
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工作,任重而道远。县人大常委会将持续用力,充分运用“回头看”等多种方式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开展跟踪督促,把人民的声音真正转化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具体实践,助力医改成效更加显著,让医疗保障更好地惠及每一个人。
(供稿:大英县人大 陈婉)
|